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大话灵山 - 第38章 三教归元]

第38章 三教归元][第3页/共5页]

慧明将贝叶经、品德经竹简、大学手卷,共同封入三元洞的石匣,石匣钥匙分作三枚:佛之莲瓣、道之竹节、儒之玉简。李玄真在洞顶设下“三元阵”,每月月朔,三色泉眼的光芒便会投射到灵山十二峰,构成“慈悲峰”“天然峰”“仁义峰”等新的地标。王博文则在义学开设“三教通识课”,让孩子们从小便知“三教如三光,缺一不成明”。

(三)永久的归元之境

王博文的布鞋刚沾上儒泉边的湿土,鞋底便浮出“克己复礼”的水痕。作为信州义学的创办者,他曾在三教法会上见过慧明与李玄真,但现在面对地心异景,仍忍不住动容:“《周礼》云‘地有五行’,此泉以蓝为德,恰合儒家‘水曰润下’的智德。”

“诸位可曾想过,为何三泉分而稳定?”李玄真俄然指向泉眼中心的圆形石坛,上面刻着恍惚的古文,“此乃上古三皇留下的‘归藏阵’,佛道儒不过是阵眼,真正的核心——”他的拂尘扫过石坛,古笔墨俄然亮起,闪现出“元气”二字,“是六合初开时的浩然之气。”

慧明重视到,三色泉眼的上方,洞顶垂落着三根钟乳石:佛泉对应莲花状,道泉对应八卦状,儒泉对应玉磬状,正构成“佛顶尊胜、道藏玄机、儒门雅乐”的三才之象。当三滴泉水别离落入他的舍利盒、李玄真的葫芦、王博文的砚台,三种光芒竟在盒盖上拼出“中”字——恰是儒家“中庸之道”的具象。

2、三教合璧:经卷与地脉的共振

三色泉水开端相互渗入:金色中出现青雾,青光里裹着蓝韵,蓝色中流转金辉。中心石坛的“元气”二字俄然崩溃,化作无数光点,与经卷光芒融会。慧明瞥见,贝叶经上的“众生皆苦”与竹简上的“六合不仁”、手卷上的“己所不欲”正在光点中对话,终究凝成“慈悲为怀,仁者爱人”的光句。

1、元气之源:地心深处的三瓣弓足

当三教典范完整融入泉眼,全部洞窟开端震惊。洞顶的钟乳石排泄金、青、蓝三色露水,落在石坛上,竟构成微型的三教圣像:佛坐莲花,道骑青牛,儒执玉笏,却又共用同一座须弥座。李玄真俄然指着道泉:“看!当年开道藏石窟时埋下的玉简,竟与这里的地脉相连!”但见道泉深处,模糊可见石窟中的青牛浮雕,牛嘴正对着儒泉方向,仿佛在吞吐蓝色水精。

王博文的砚台里,三色墨水主动写出《中庸》首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笔迹未干,便化作胡蝶飞向石坛,与慧明的舍利光、李玄真的金丹气缠绕成“三教合归”的光轮。此时,三人皆感体内真气贯穿:慧明的《易筋经》与道家内丹术、儒野生气功竟天然融会,构成前所未有的圆融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