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玄幻奇幻 - 大话灵山 - 第39章 灵山藏经]

第39章 灵山藏经][第1页/共4页]

洞内开凿持续了七七四十九日。每当石工们碰到坚固岩层,慧明法师便以舍利光照亮,李玄真道长用符水浸润,王博文则朗读《诗经》中的“凿山不止”篇。到第二十九日,洞顶俄然陷落,却暴露天然的穹顶,上面充满水晶石,在阳光下折射出三教圣像——佛结定印、道握拂尘、儒执礼器,共用同一双慈悲的眼睛。

第三十九章 灵山藏经

(二)灵兽护经的秘仪

3、文明传承:千年灯火的文明长卷

卯时初,三十六名石工在灵山要地暖谷焚香祭拜。为首的老石工李得福,恰是当年参与刻经的陈阿九弟子,现在他手捧三教圣物:佛前莲花灯、道藏玉简、儒门石磬,顺次叩拜。当第一锤落在青石壁上,石屑飞溅处竟闪现金色纹路,细看竟是《金刚经》的首句“如是我闻”。

王彦斌曾目睹一次护经场景:某学士不慎将烛火打翻,眼看要烧到《法华经》写本,石狮俄然喷出冷焰,火舌化作莲花形状,悄悄托住写本移至安然处;金乌则用爪上的玉简点地,空中当即涌出清泉,毁灭余火。“本来保护灵兽的力量,恰是三教合流的具象。”他在《灵山志》中写道。

李玄真发明,灵兽的眼睛与三元洞的三色泉眼相连:石狮左眼映着佛泉金光,右眼透着儒泉蓝光;金乌右翼缠着道泉青光,右翼绕着佛泉金辉。当信州遭受水患,金乌会振翅聚云,将雨水引至干枯之地;若遇水灾,石狮会踏地生雾,为农田披上保湿的纱衣。

(三)入藏的文明盛典

“大人,三元洞的地脉图已绘好。”幕僚陈墨展开羊皮卷,图上三色泉眼的位置与星象完整符合,“堪舆师说,此处地肺贯穿三教元气,恰是藏经的绝佳之地。”王彦斌抚过腰间玉牌,牌面刻着“三教归元”四字,恰是三年前插伎俩会时,高僧慧明所赠。

四:光焰中的文明基因

1、经卷宝库:地心深处的文明胎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军侵华,信州中学的师生们将藏经洞作为奥妙讲堂。他们在石狮与金乌的保护下,白日遁藏轰炸,夜晚借着琉璃灯的微光,朗读《满江红》《品德经》《金刚经》。当日本兵突入洞口,俄然听到三教圣乐混响,面前闪现出“止戈为武”的陈腐笔墨,竟个人怔住,终究退去。

(一)抄经人的日夜

(三)灵兽与地脉的共鸣

(三)跨时空的文明对话

当最后一卷《春秋公羊传》放入儒经层,洞口俄然传来龙吟般的震颤。李得福正在擦拭石柱,忽见“三教同辉”四字的笔划间,金粉活动会聚,左边石壁闪现出狮首人身像,身披法衣却脚踏云雷纹;右边则是金乌展翅,爪握玉简却头顶佛光。

(一)守经人的誓词

藏经洞的石案分作三层:底层储佛典,以莲花座承托;中层置道藏,刻八卦纹路;顶层放儒经,饰以玉琮纹。当慧明将贝叶经、李玄真将《品德经》古本、王博文将《四书章句集注》初刻本并置中心,洞顶的水晶石俄然齐亮,在空中投出“经天纬地”四大字,每笔都由三教标记构成:横是太极线,竖为梵文柱,撇捺如儒门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