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腊八祈福][第3页/共9页]
五 、午后·余韵悠长
陈老夫坐在老槐树下,看着空了的青瓷碗发怔。碗底的"灵山扶养"暗纹在阳光下愈发清楚,俄然想起三十年前小沙弥说的另一句话:"等我成了首坐,每年腊八都给你留碗头锅粥。"现在欲望成真,可阿谁总在雪地里捡松针的小沙弥,早已是两鬓染霜。
“爷,冰挂明天还在吗?”穿红袄的小妮子拽着陈铁头的衣角问。白叟笑了,昂首望向鹰嘴崖,新结的冰棱已在月光下泛着微光:“傻丫头,冰挂是灵山的衣裳,天冷了就穿上,天暖了就收进天池。”他俄然解下风铃,挂在老松枝头:“但只要内心有冰棱,甚么时候都能闻声山神的话。”
“无量寿福——”李真人手持玉快意站在三清像前,道袍上的云纹绣着金线,在烛火下贱转如真。他身后的八卦图俄然被香风掀起一角,暴露背后的壁画——恰是百年前佛道共祭灵山的盛景。而在释迦塔方向,了尘师父已跪坐蒲团,手中敲着的铜磬声与三清殿的木鱼竟合了韵律,仿佛两山照应的清泉。
1、子月凝寒·冰骨初成
步队最前头的老者恰是陈老夫,他怀里抱着那只缺角的青瓷碗——还是当年小沙弥送他的,碗底模糊能瞥见"灵山扶养"的暗纹。身后传来孩童的嬉闹声,两个虎头虎脑的小子正用树枝在地上画锅,争着说本身能喝三大碗。俄然闻声庙门前传来铜铃响,就见八个小沙弥抬着朱漆木盘出来,盘里整整齐齐码着新制的柏木勺,勺柄上还缠着红丝带。
雪粒落在冰棱上,收回细碎的响,像无数个小谨慎愿在结晶。远处传来灵山寺的钟声,惊起寒鸦,振翅间抖落的冰晶,好似山神撒下的祝贺,悄悄落在每个昂首瞻仰的民气里。这一晚,信州城的百姓都做了一样的梦:梦见本身站在冰瀑下,风铃叮当声中,统统的磨难都凝成了斑斓的冰晶,而在冰晶深处,永久住着阿谁闻声人间祈愿的灵山之灵。
"爷爷,你的碗会发光!"隔壁张婶家的虎娃俄然指着碗叫起来。世人细看,却见粥面浮着层薄如蝉翼的金膜,跟着热气颠簸,竟在碗中映出灵山诸峰的倒影。陈老夫俄然想起三十年前阿谁雪夜,小沙弥曾说:"这粥里熬的是灵山三百六十峰的云雾,喝下去能瞥见本身内心的山。"
卯初刻,铜钟九响。三清殿的朱漆大门“吱呀”推开,二十八名道童持桃木剑鱼贯而入,踏的恰是“禹步”九宫格;与此同时,释迦塔的十二名沙弥捧着莲花灯走出,每七步一叩,法衣在青砖上拖出浅灰的痕。两拨人在殿中心错身时,道童的布鞋与沙弥的木屐竟踏出同一节拍,惊得梁上的灰雀振翅乱飞。
雪片落在三清殿的瓦当,积在释迦塔的莲花座,却融不了信众们心中的暖意。当半夜的钟声响起,双坛前的香炉里,最后一炷香正腾起细烟,与天上的星子连成一线,仿佛人间的祈愿,真能顺着松针与符印,传入那灵山深处的神仙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