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祈雨立应][第2页/共4页]
当他转成分开时,石人峰的云雾刚好散开,三神神像在阳光中清楚可见。石人公的目光望向远方,胡昭的羽扇指向人间,李老真君的葫芦正对着百姓——这是灵山的誓词,也是贰心中的誓词:为官一任,当如灵山之石,登时顶天;为民请命,应似七叶之莲,心有清露。
"李老真君!"刘太真转向东方,"请倾葫芦,润焦土!"
多年后,长安遭受大旱,已任刑部侍郎的刘太真在府邸后院设坛。他取出收藏的七叶莲,以灵山泉水煎服,对着南边遥拜。当夜,长安城上空突降细雨,百姓皆说,瞥见云端有三神显圣,此中一人,身着绣着七叶莲的法袍,恰是当年信州的刘刺史。
三:甘霖即降
整整三个时候,大雨滂湃。刘太真站在祭坛边,任由雨水冲刷法袍,看着石人峰下的溪流重新奔涌,听着山谷间回荡的百姓喝彩声。当最后一道闪电消逝,云层垂垂散去,暴露澄彻的夜空,七颗敞亮的星子正摆列成斗,指向石人峰。
殿内,三神神像已重新补葺。石人公的剑鞘嵌满夜明珠,胡昭的鹤爪下踩着由百姓捐赠的碎银铸成的祥云,李老真君的丹炉中,长年燃烧着用七叶莲茎制成的香烛,香气能飘出十里。祭坛前的青铜鼎里,堆满了新收的稻谷、板栗、山核桃,另有不知谁放的一坛陈年米酒。
唐贞元十年夏,上饶灵山的旱魃已残虐三月。胡昭祠前的百年银杏枯叶残落,枝桠间挂着的祈雨符被骄阳晒得发白,唯有飞檐下的青铜风铃仍在强风中挣扎,收回破裂的清响。新任信州刺史刘太真站在祠前,望着山脚下龟裂的稻田,官靴碾碎一块卷曲的稻叶,碎屑在滚烫的空中腾起细烟。
"三神在上,"刘太真跪倒在蒲团上,声音震惊殿内梁柱,"信州七县,赤地千里,禾苗干枯,人畜难存。太真鄙人,愿代百姓请命,求赐三日甘霖!"
"石人公显灵了!胡仙师显灵了!"老族长俄然跪地,对着神像连连叩首,"这祠堂该改名!该叫石人殿,让三神共受香火!"
"阿爷!"少女的哭声像被晒干的藤蔓,"井水没了,咱去求石人公吧!"
"石人公!"刘太真剑指峰顶巨石,"请移山根,开地脉!"
山风掠过,带来石人殿的钟声。他俄然明白,所谓祈雨立应,向来不是神灵的恩赐,而是人与山的相互守望。石人公的巨岩、胡昭的鹤影、李老的葫芦,不过是灵山之灵的具象,真正的古迹,藏在每个百姓晨起耕耘的背影里,在每个医者踏遍青山的萍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