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书亚记第7章分析[第1页/共4页]
认罪与改过:亚干虽承认罪过(7:20 - 21),却未显改过之心,这与大卫认罪诗(诗51:1 - 4)构成光鲜对比。大卫在犯法后,深切地熟谙到本身的错误,朴拙地向神改过,而亚干仅仅是承认究竟,却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改过,这也导致了他终究的悲惨结局。
3、神学主题与关头观点(步调6-7)
“当灭之物”的性子:在耶利哥城战役胜利后,神明白规定耶利哥城的财物归神(6:17 - 19),私藏这些财物被视为轻渎行动。这与新约中亚拿尼亚佳耦事件(徒5:1 - 11)有着类似之处,亚拿尼亚佳耦擅自坦白卖地所得,一样是对崇高权威的应战,终究遭到了峻厉的奖惩。
公义与怜悯的实际:
群体纯洁:一人犯法,全民担责(7:1),这夸大了教会需保护团体见证(林前12:26)。在教会中,每个成员的行动都与全部群体的形象和名誉息息相干,是以,大师都有任务保持纯洁,制止犯法。
总结
贪欲的警示:亚干的“一件衣服、银子”(7:21)意味着世俗的引诱,这些看似微不敷道的东西,却能激发人的贪欲。信徒需以“敬虔 + 满足”抵抗(提早6:6 - 8),学会满足于神所赐赉的,不被世俗的物质欲望所摆布。
神与约书亚(7:10 - 15):神在关头时候向约书亚揭露了罪的本源,明白指出以色列人中间有人违背了神的号令,私藏了“当灭之物”。神要求约书亚干净群体,这一对话不但是神对约书亚的指引,更是对全部以色列群体的警示,夸大了保持纯洁的首要性。
核苦衷务:约书亚记第七章环绕着以色列人在艾城的败北展开,其本源是亚干私藏“当灭之物”(7:1 - 5)。这一事件不但突破了以色列人此前在耶利哥城胜利的势头,更深切地揭露了个别行动对群体运气的严峻影响。在经抽签科罪后,亚干百口被处决(7:16 - 26),这一峻厉的审判成果再次夸大了罪的严峻性以及对群体纯洁的粉碎。
公义:神的公义表现在对亚干百口的审判上(7:24 - 25)。固然这一审判看似峻厉,但它显了然罪的群体性影响(书7:11 - 12),个别的罪不但影响本身,还会涉及到四周的人,神的公义要求对罪停止公道的审判。
叙事对称性:
罪与罚的因果链:亚干“瞥见→迷恋→篡夺→埋没”(7:21)的行动过程,与鼻祖犯法(创3:6)有着类似的逻辑。夏娃瞥见果子悦人眼目,就迷恋并摘取食用,而亚干也是因为瞥见财物而生迷恋之心,终究篡夺并埋没,这一因果链深切地揭露了罪的产生和生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