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如何拯救德意志 - 第103章 工业与军事

第103章 工业与军事[第2页/共5页]

这场集会将会聚环球总计44个国度,而在齐尔斯基外长的保举下,汉斯将作为代表之一,与其他交际官一同列席。

“您也晓得,我们对汽车是有所体味,但对于火炮之类的兵器美满是内行。那么,在这方面军方是否会供应技术支撑?”

......

据汉斯所知,迈巴赫与戴姆勒高层的干系并反面谐,不然他也不会在来岁分开戴姆勒,创建本身的公司。

此举获得了显着效果,仿佛德国汽车制造商们铁了心要在这一契机下兼并全部欧洲汽车市场,纷繁投身于大范围量产比赛。

某个不着名的人惊奇得喊了出来。

至于他这个正在主动备战的人,去插手如许一场主张战役的集会究竟有何意义?——临时非论,但这类场合,本就该露露脸,混个名声,不是吗?

“时候比预定的要长,题目就先答复到这里。如果以后另有疑问,能够向这位鲁登道夫中校咨询。”

“哈哈哈......这份美意我心领了,毛奇总长。”

一向当真听讲的迈巴赫举起手发问。

“那么,我也该解缆了。我和英国大使有约。鲁登道夫中校,务必严加保密。”

“能够,合作没有题目。我们只看终究服从。”

在英国伦敦,女权参政者们踏着泥泞游行;在罗马尼亚,仿佛回到了中世纪,农夫叛逆发作,导致一万一千余人丧生;在保加利亚,无当局主义的海潮再度出现,总理遭无当局主义者刺杀。

与此同时,包含奔驰和戴姆勒在内的一些汽车公司,已经开端实验性地引入流水线功课。

“当然,这不但仅是流水线的感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还需求产品的标准化、同一化,以及零部件的极简化。”

“呼,总算结束了。”

他只体贴可否造出一款好坦克,仅此罢了。

“没错,恰是如此。以往,汽车需求由小范围团队破钞数天时候才气制造完成。但若引入流水线,出产速率将获得极大的晋升。实际上来讲,我们能够做到每小时出产一辆汽车,乃至每几十秒就能出产一辆。”

更详细地说,1926年,因为一战败北,戴姆勒和奔驰运营困难,不得不归并建立戴姆勒-奔驰公司(Daimler-Benz AG),随后推出了梅赛德斯-奔驰品牌。

“除非你们筹算在坦克上建个百货商店,不然我不太建议这么做。从本钱、重量和射中率等方面综合考虑,一辆坦克最好只装备一门主炮,辅以两三挺机枪,才是最合适的。”

卡尔·本茨等奔驰方面的人仿佛也晓得这点,固然对迈巴赫的发起表示出必然兴趣,但并未寄予太高等候。

仿佛是好久未曾燃烧的汽车工程师之魂被扑灭了,世人不竭抛出题目,让汉斯和鲁登道夫底子没有喘气的机遇。